- 杨静;谢丽华;王平;刘波;李泽松;
玉米穗腐病是黑龙江省发病较严重的真菌病害,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愈发重要。本文重点研究氯氟醚·吡唑酯乳油对玉米穗腐病防治效果的影响。采用叶面喷施药剂的方式,以德美亚3号为试验对象,以不喷施杀菌剂、杀虫剂(CK)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在玉米吐丝期施用氯氟醚·吡唑酯乳油药剂处理对穗腐病防效能达到50%。(2)玉米大喇叭口和吐丝期两次施药对玉米穗腐病防效达56.9%,而且其产量较高。综合成本和实际效益等因素来说在玉米大喇叭口和吐丝期两次施药,施药量为750mL/hm~2为宜。(3)当玉米螟虫食率下降时玉米穗腐病防治效果上升。本研究探明不同施药量、施药次数、施药时期以及防治玉米螟对玉米穗腐病防治效果的影响。为玉米穗腐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为预防玉米穗腐病及其真菌毒素污染的有效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2025年09期 No.554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娜;
叶斑病是危害花生生产、影响粮油安全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有效防控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危害,在田间开展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苯甲·丙环唑乳油3种药剂对花生叶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其中,200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平均防效为83.97%,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平均防效为75.62%,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平均防效为73.63%。30%烯唑醇悬浮剂平均防效为66.80%,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平均防效为56.59%,防效较差。叶斑病的防控可显著提高花生产量,5种药剂对花生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3.49%、11.88%、10.28%、10.48%、7.06%。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花生生产过程中轮换使用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苯甲·丙环唑乳油,以有效防控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危害,从而提高花生产量。
2025年09期 No.554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凤霞;张西涛;南玉玉;郝弋戈;
鄠邑区农作物以夏粮冬小麦和秋粮夏玉米为主,主要采取轮作的种植方法。为了解该区玉米田地下害虫的发生情况,文章通过在10个粮食主产街道随机选取不同玉米田块挖方调查,统计了2018~2022年来全区地下害虫数量和分布情况,并据此针对性提出加强宣传引导、科学施药用药等防控建议,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2025年09期 No.55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晨臣;李庆达;汪昊;刘明辉;王屹峰;
为了提升农机触土部件的耐磨性能,选用添加Al、WC粉末以改善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和耐磨性能。采用激光熔覆将高熵合金材料制备到65Mn基材表面,探究Al含量对涂层硬度、显微组织和相组成结构的影响;WC含量对涂层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Al=2.0时,涂层的耐磨性能达到了最高水平,这主要归因于Al元素的增加;涂层组织中的FCC相逐渐降低,而BCC相逐渐增加,形成FCC和BCC共融相;随着WC粉末的增加,涂层的耐磨性能呈现出一种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WC=30wt.%时,涂层的硬度最高可达1352.68HV,摩擦系数为0.48,涂层磨痕表面变得光滑,磨损宽度减小,磨损量达到最低值。同时,Al、WC粉末的加入,涂层具有良好的抗磨作用。
2025年09期 No.55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露;张巧雯;
研究采用了以往关于不规则农田的相关研究和航线算法,结合python自运算方式,对敦化市域范围内的不规则农田样本进行了无人机航迹设计。在规定无人机参数、滴雾喷幅宽度、飞行方式等基础上,分析相邻差异化种植的不规则农田样本航迹规划成果,发现不同航向角度下的无人机航距、飞行覆盖面积、喷雾在锚定区域边缘的重合程度均有不同表现,此次试验以145°航向角的飞行成果最优。鉴于现有不规则农田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情况,自动化测算不规则农田的无人机飞行轨迹至关重要,是市以下范围内精准农业建设的主要研究内容。
2025年09期 No.554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深研;
探讨镀铝薄膜在寒地水稻智能化育秧工厂温度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通过在黑龙江八五九农场寒地环境中开展的试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024年5月11日作为研究日期并深度分析棚内的温度数据变化。结果表明,镀铝薄膜在维持育秧环境温度稳定方面表现出色,有效避免了白天温度过高和夜间温度过低的极端情况。明确了镀铝薄膜对育秧环境温度的调节规律和显著作用,为优化寒地水稻育秧的温度控制策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2025年09期 No.554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